威海丧葬风俗
新葬俗 由于时代发展和文明进步,许多旧俗基本无法实施,例如已经废除的土葬,拆改的土地庙,不再使用的大棺,以及现代化灵车接送火化,所以部分丧葬习俗,趋于局势进入现代化和简单化!
初丧 逝者去世后,需要为逝者擦洗身体,换上寿衣,俗称“穿衣裳”。然后移到正房明间临时搭的灵床上,谓之“移床”,忌 说“死”字,要说“老了”“走了”“过世了”。
报庙 人去世后,立即在大门上贴纸做的丧幡用长杆挑起按男左女右悬于大门 旁,以告知村邻家有丧事。以前村里都有土地庙,后来基本废除,所以一般在家就近烧香纸,向土地爷报告人去世。
传丧 丧主安排子侄分头告知亲友,谓之“传丧”“报丧”,荣成有些地方叫“对道”。
奔丧 死者已出嫁的女儿及居住异地未能守护送终的儿媳、孙女等至亲女晚辈得到凶信后,须立即起程回家“奔丧”。
入敛 死者入棺,谓之“入敛”。一般去世当日或第二日入敛。灵柩前设供桌、摆供品、香炉、蜡 台,供奉死者灵牌。
吊孝 吊孝从入敛开始至出殡日结束,一般在三之内。远支族人及邻里多结伴前来,一般吊孝只送香纸。至亲好友吊祭一般会送挽联、香纸、花圈。
合棺 亦称“大敛”,俗称“钉棺材盖”。合棺前要移开棺盖,亲属绕棺大哭向遗体告别,之后将棺盖合榫,若死者为女性,合棺必须有娘家人在场,且必须得到娘舅的允诺才能进行。
送盘缠 也叫“送包袱”。安葬前一般备祭祀品,纸扎的房子和一些内装黄表纸钱的纸袋,即所谓“包袱”。楼阁、丫环仆人、车轿牛马、金银山、摇钱树等纸制祭品应有尽有。
殡葬 殡葬之日,清晨要差人到茔地开圹,俗称“打圹”。开圹前孝子亲临茔地焚香纸,以生鱼、鸡蛋、猪肉等“三牲”祭圹,焚烧祭文。圹坑打好后要留人“看圹”。
起灵 起灵时,抬棺者即进入灵堂,以手抬棺出门,谓之“背棺”。死者亲属号哭送灵。同时,将合棺后放在棺盖上盛米饭和碎饽饽的盆端到门外,任由看热闹的孩子争抢抓食,谓之“抓干饭”。俗称“抬大杠”。
送灵 灵车送行前,在“掌事”指挥下或跪、或行。亲友按辈 分行第依次随行,女眷皆身穿孝衣,头顶白布“包袱”,跟在灵后号哭送行。至村头,女眷停下,跪送逝者远去后返回。
下葬 灵盒入圹,按“照山”定好向后,盖上土板、席子,撒上五谷,孝子每人双手捧三把土撒其上,谓之“抓泥”,然 后众人培土垒坟。坟堆筑起后,将丧棒插在坟头上,奠酒上香烧纸,孝子及众人叩拜。至此,殡葬仪式结束。归来后设灵牌于家中,早晚焚香祭奠至“过百日”。
葬后祭礼 葬后第三天,死者亲属要为新坟添土,谓之“圆坟”。是日,也是逝者女亲属第一次 到茔地哭祭新坟。从亡故之日算起,每隔七天,亲属都要到茔地祭奠,至“七七”止,谓之“过七”“烧 七”。其中以“五七”为大奠,亲族皆参加祭奠。死者去世第 100 天及 3 年内遇其生日和逝日,子女也都要到茔地祭奠,分别叫“过百日”“过生日”“过周年”。尤以过三周年为重。过了三周年,子女方可脱去孝服,不再守孝。